2024年3月以来,海南省各高校关工委认真落实教育部关工委的部署,深入开展以教育强国,奋斗有我为主题的读懂中国活动。全省有18所普通高校(含民办高校)参加活动,占比86%。主创团队学生775人,采访五老180人,共收集征文996篇、微视频80个、舞台剧1个。各校通过学生工作微信群、校园网等新媒体宣传、展示活动优秀作品,受益学生约15万人。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报送的3篇征文作品和1个微视频作品均获省级奖项。其中,征文《一支粉笔,一生回忆》和微视频《遍地蕙兰思化雨,满园桃李谢春风》参加评比,分别荣获征文一等奖和微视频一等奖,作品《老木不枯,新蕊不绝》、《素衣行善不求名,医德播撒天下清》获得征文二等奖,学校关工委荣获先进单位称号。
优秀作品节选
《一支粉笔,一生回忆——记韩井超教授》
“我们班级在三楼,从三楼打洞一直打到地下。半夜去,热情很高,当时没有怕战争,也没有怕死的观点”,他说。韩井超和党是一段深刻且牵绊一生的关系,比亲朋更紧密,比爱侣更忠诚,比命运更深刻。
黑龙江这片黑色沃土上插满红旗,到处是新中国成立后热烈涌动的生机,少年时期的韩老师的记忆留有战火的硝烟,有林场劳作的苦闷,但更充满着和国家一同进步的喜悦。中学时,珍宝岛战役号角声响起,整个福利屯的县城处于战争的前沿,火车、公共汽车、公路,大型疏通枢纽全部停运,韩井超和同班学生一起去火车上搬运炮弹,帮助解放军前线兵员,骑兵、步兵,一对对地引导他们到出城口,六七年级时从福利屯转学到双鸭山市一中,当时挖地道、筑土炕,防苏修(“苏联修正主义”,即社会帝国主义)侵略......
《老木不枯,新蕊不绝》
学院紫檀花开,立轩窗,目光所及,满地花黄。忆明人曹昭曾记述紫檀:“性坚好,新者色红,旧者色紫。”今天要去韩井超教授的办公室,听听他的故事:听他生长的黑土地,听他可爱的少年事,听他生活的小琐碎,听他教学的师生情。
进入他的办公室,本在伏案书写的教授起身微笑欢迎了我们。忽想起初见教授,他头发灰白,瘦削挺拔,眼窝深邃,目光炯炯。简朴的穿戴,随身携带着两本书和一本厚厚的笔记本,走进教室时,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挂在脖颈上那副明净的眼镜。
收拾桌面,泡置新茶,他与我们面对倚窗而坐,随着我们谈话的展开,他娓娓道来他的故事......
《素衣行善不求名,医德播撒天下清》
肖芒老师的一生,是对党的忠诚与对人民的深情的完美诠释。她的入党之路,充满了挑战与坚持,但她从未退缩,始终坚守初心。在医疗工作中,她面对困境和危险,却以无畏和仁爱之心,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。她让我明白,无论身处何种境地,都应该坚定自己所行的道路,贯彻自己所信奉理念,不应因他人的反对与阻挠而放弃,不应因自我的不足而抑郁,往前看二十年应是少年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,往后看二十年应是稳坐莲台看遍风云起落,固所愿而,望诸君共勉。
优秀微视频作品
获奖感想
征文小组:
孤雁难飞,孤掌难鸣。在准备参加征文比赛时,我们三人小组进行开写作讨论会、互相评析、指导老师意见并反复修改才得以创作,并受到学院教授们的大力支持,这些作品才得以更真实、更贴切地展现在评委、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眼前,希望这些深深感动了我们的五老故事和精神,同样能够让大家感动!
微视频小组金诗锦:
在参与“五老访谈”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,我收获了太多。拍摄过程中,与肖芒老师的深入交流,像是开启一场穿越时光的旅程,她的故事里,有往昔岁月的艰辛奋斗,有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不渝,那些生动的细节、真挚的情感,如同一把把钥匙,打开了我们了解历史、传承精神的大门。
感谢学院高文书记、蒋正喜书记在整个制作流程中的指导与帮助,感谢我们整个制作团队,此次作品制作中我的好搭档易静冰洁、摄影师蒋永福、剪辑师陈晓萱,以及拍摄过程中团队成员(岳晓林、李少达、钟韵)的陪伴,还有平日里一起拍摄剪辑的寻迹海南工作室成员伙伴们(董双泉、李佳璇、白韵湘、吕思毅、崔鹏起),是我们齐心协力,从策划到拍摄,从剪辑到后期制作,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打磨,才让作品得以呈现。同时也要感谢主办方搭建了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平台,让这些珍贵的故事有机会被更多人知晓。
这个奖项于我而言,不仅是一种荣誉,更是一份责任。它激励着我继续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故事,将“五老”的精神传递得更远、更广,让更多的年轻人在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,砥砺前行。
作为首次参赛,学院全部作品均获得奖项,展现了较高的参赛质量和利用网络新媒体创作的水平。学院将以此为契机,继续以“读懂中国”活动为载体,讲好三亚学院故事,深入挖掘“五老”独特优势,弘扬扎根精神,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勇做新时代好青年,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。
(文字:王菁苑、李彬豪、吴永豪、金诗锦 图片:金诗锦 审核:高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