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祖国的西北角新疆,有一个小城,叫做库车,这里有一座桥,有一所学校,有一条路,有一个人,而这一切,都和这里的人们始终无法忘记的一位烈士有关——林基路。
林基路,原名林为梁,1916年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都斛圩大纲村。1928年,考入新创办的任远中学。在任远中学求学期间,林基路勤奋好学,因品学兼优被选为全校学生会主席,并担任校刊《骆驼》主编,经常针对时弊发表有独特见解的政论文章。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他写下了《只有一战》的政论文章。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担任中共东京支部书记。1937年,日本加紧侵略中国,同年6月,林基路回到上海,投入抗日救亡运动。后赴延安。1938年初,受党的派遣,林基路到新疆做统战工作,就是在这个时候,他改名为林基路,表示永远遵循党的基本路线。
1938年4月,林基路到新疆后的第一个职务便是出任新疆学院教务长。凭着优秀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,他很快将师生们团结到了一起,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,推行新文化运动。“不到一年,林基路把新疆学院办成了一个充满进步学术气氛、朝气蓬勃的高等学府,成为培养各种人才、宣传马克思主义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。”
库车县地处偏远,就任县长期间,他紧密联系群众,深入调查研究,规划开发建设,兴办教育事业,释放被关押的无辜群众,提拔正直可靠有能力的各族官员,建立养老院和孤儿院,注意减轻人民负担,鼓励农民开荒造田,大力发展农业生产,领导群众兴修水利。在极其艰苦复杂的环境中,林基路始终牢记党的教诲,团结各民族促发展,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。
他一上任,就准备了三把“火”,第一把“火”,先从县政府烧起,把敲诈百姓无恶不作的政府警察开除的开除,关押的关押,把受陷害被关进监狱的人士放出来。第二把“火”,改革税制,取缔包税人,将原有的20多种税减为7种。农民开荒,农牧产品全部免税。同时,组织县里正义的知名人士,组成田赋委员会,监督征收,一举铲除了过去借征粮坑害老百姓的硕鼠。第三把“火”,兴修水利,也是库车人民最念念不忘的事情,他组织群众修建苏巴什大坝,化害为利。
1940年4月,大坝动工。1200米长、4米高、8米底宽的苏巴什大坝宣告建成后,大坝拦截了汹涌的洪水,使下游的可耕地面积扩大了三成。库车人民不忘林基路的功绩,约定俗成称之为“林基路大坝”,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“林基路大坝”。在这座大坝上,有一座桥,也是当时林基路主持修建的,经过几次重修和改造,时至今日,依然屹立在库车城中。
而他的贡献不止于此,在库车的岁月里,林基路始终牢记党的教诲,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好事。他积极宣传抗日,号召库车的老百姓支持抗日,有效改变了社会风气,凝聚了人心。在库车短短两年,林基路创下多个第一:建起第一座电影院、第一所孤儿学校、第一所养老院……林基路把桩桩实事办到人民心坎里,深受库车人民爱戴。
而一切的一切,都被盛世才的独裁破坏。林基路勤政为民,盛世才却极为不满。1942年9月,反动军阀盛世才将大批在新疆工作的中共党员逮捕。狱中,敌人对林基路等共产党员严刑逼供,林基路等坚贞不屈,在狱中建立党的秘密组织,继续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,大义凛然写下《囚徒歌》,表达了对革命的忠贞和坚定的信念。
1943年9月27日,林基路与陈潭秋、毛泽民等共产党员一起惨遭敌人秘密杀害,英勇就义,为中国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,年仅27岁。为纪念林基路,林基路生前创办的库车小学被命名为“林基路小学”,林基路故居所在的街道命名为“林基路街”,1975年,库车县为了怀念造福于库车的林基路烈士,修建了林基路烈士纪念馆。
如今的库车,已撤县设市,成为一个县级市,经济文化多方快速发展,这离不开前人的努力,离不开林基路烈士当时的贡献,时代不断变迁,但我们始终铭记林基路烈士,并将烈士精神融入生活点滴,永远向林基路烈士学习!
(文字:马周祺 图片:马周祺 审核:高文)